賣老債 當心利差損風險
2019/3/18
2019-03-17 23:13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╱台北報導

壽險業流年不利,為彌補匯率損失,部分業者選擇「賣老債」實現獲利,看在資深金融圈主管眼中,此舉其實很危險,更有加重壽險業利差損的風險。

「現在壽險對外銷售利率2%多的保單,但新台幣哪有2%多的固定收益商品可投資」,金融圈主管分析,為拉高報酬率,保險業只好去海外買債券,「但看起來利率較高的債券,卻又碰到避險成本高昂的匯損問題,怎麼買都是虧。」

 

為了解決匯損,出售利率較高的債券實現獲利是最快的辦法,但如此一來,卻會加重壽險業利差損。

金融圈主管說,保單對壽險而言是負債,舉例而言,「以前賣出5%利率的保單,然後拿這些錢,去買利率5%、6%的債券,資產和負債平衡,這樣不會有問題,現在為彌補匯損,把老債賣掉了,卻還是要付出5%、6%的利率給保戶,而新買進的債券利率是1%、2%,不是擴大了利差損問題嗎?」

央行在去年底的理監事會議參考資料裡指出,我國壽險資金持續投資國外有價證券,多反映國人理財多元化及資產配置全球化的需求,以及壽險公司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。因國內公債發行規模小,且平均剩餘年限不及10年,無法因應其投資所需,造成壽險業大幅增加國外投資。

央行表示,壽險業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不易改善。以2017年為例,壽險業保險負債平均存續期間20至25年,而資產投資平均存續期間不及一半,僅8至10年。

瀏覽人數:1243881  Designed by 保經科技